#37
.
往年如果有出國計畫,我會儘量安排在七月,這樣一來生日就能在國外度過。在國外過生日除了意義上是生日禮物之外,也能夠逃離尷尬的驚喜祝賀場面,或用「哎呀,我在國外所以沒看到訊息啦!」唬弄過去。2009 年在澳洲,2012 年在絲路之旅上的中國,2018 年去斯里蘭卡,2020 年買好的機票,因疫情特價也因疫情而作廢,本來打算去一趟印尼的蘇門答臘。
.
如果說心理上完全不在乎生日,那絕對是謊言,如果不在乎就不會記得安排出國,也不可能寫這篇文章。但那個在乎並不是覺得自己重要或想被關注,而是那個對每個人而言的「專屬日」,的確眼睜睜擺在那邊,就算自己不記得,總會有一兩個對象幫你記住,又或許打開 email 會收到哪邊來的祝賀 EDM,臉書跟 LINE 也會雞婆地提醒你這件事。要忘記根本太難;而如果記得,要不在乎也難。
.
事實上生日如果放在社會運作裡,有時候重要得不得了,代表著你在實質上又多了一歲,那一歲的可能影響著你是無照駕駛,或取得上路的資格,可能取決你投下神聖一票的公民權,或像是最近沸沸揚揚的疫苗議題,關乎能否擠進更前面的順位。說不在乎、不重要,但確實挺重要的。
.
今年完全不敢許出國願望,也沒多做其他安排。不過或許可以以這天為藉口稍微任性點,例如賴床多十分鐘吧,乾脆休假一天吧,午餐吃好一點吧,固定的運動偷懶一次吧,總之今天對自己寬容一點吧,像這樣小小的調整就很滿足了。
.
昨夜好友提前幫慶生(特註:室內低於五人),我們這群人之前早就說好,慶生就是開門見山的慶生,不過是在一年內安排幾個機會聚聚聊聊。可是我完全忘了準備生日願望,而且說實在,生日願望真的很難,不是無法一下子擠出來,就是願望太多無法精選出三個,不對,通常是兩個,因為第一個一定是獻給在場的各位或全世界,第二個才是正式的,然後第三個要放在心裡。誒,人怎麼一天到晚在許願?跨年不是才許過新希望嗎?你還記得多少?實現 / 實踐了幾個?
.
於是我許了三個願望:
1. 希望疫情快點過去,大家注射疫苗後沒有太多副作用,身體充滿抗體。(這個“大家”也可以是看到這邊的各位)
2. 希望即將出版的埃及新書售完零庫存。(比起賠錢,我更怕囤積東西)
3. _______。
.
那麼以下開放祝賀,但容我只按❤️聊表謝意。謝謝!